根同源祠同宗 血缘亲情不离分

2025-10-30 19:45:55
根同源祠同宗 血缘亲情不离分 ——台湾漳州同名村宗亲返乡寻根谒祖活动侧记 本报记者 黄小英 通讯员 卢芸艺 6月16日,“根同源 祠同宗”—...

根同源祠同宗 血缘亲情不离分

——台湾漳州同名村宗亲返乡寻根谒祖活动侧记

本报记者 黄小英 通讯员 卢芸艺

6月16日,“根同源 祠同宗”——台湾漳州同名村宗亲返乡寻根谒祖活动如期举行。六十几位台湾宗亲分别前往龙海区、诏安县、平和县等地寻根谒祖,开展原乡续缘之旅。

寻根祭祖 慎终追远

六月的雨,如丝如缕,轻舞飘扬,喜迎宗亲归乡拜祖先,共聚一堂祈平安。在龙海区马崎连氏宗祠内,台湾漳州同名宗亲持香敬拜先祖,与连氏宗亲一同重温往事,畅叙家常。

“我觉得这个活动特别有意义,必须持之以恒地办下去。”台北八里区宗亲总干事连文生首次带着还在读研的女儿连晨馨前来祖国大陆,到漳州祭祖。他说,两岸一家亲,不分彼此,我们同文同种同宗,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加强交流,增进彼此的感情。

“很开心能够回到漳州祭祖,这里的一切跟台湾都是一样的。”连晨馨与父亲一起参观完连氏宗祠后不禁感叹:“连家的祖厝比我想象中的更气派!”

在诏安县霞葛镇田心村,两岸宗亲一同参访赖氏祖祠,共同追寻家族的历史脉络,感受血脉相连的亲情。据漳州市赖氏宗亲会秘书长赖瀚钟介绍,从田心村走出去的赖氏已经有30多万人,其中,在台湾就有10多万人。所以,赖氏宗祠一直都是赖氏寻根谒祖的重要地方。每年的八月初八,有很多台湾的赖氏宗亲到此祭祖。

漳州市台联党组书记肖永红表示,祠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两岸同胞共同的历史记忆,凝聚着两岸同胞共同的文化情怀。每年总有很多台湾同胞回乡寻根谒祖、共修族谱、修葺祠堂。无论隔离多少代,距离多遥远,割不断的血脉渊源总是很容易将同根同源的人们聚拢在一起,祠堂也成为维系两岸亲情最直接的纽带。

共叙亲情 共谋发展

以“宗亲”为介,漳州市创新提出两岸经贸合作模式--漳台宗亲贸易合作社(有限公司)。漳州市台联结合台湾漳州同名村宗亲原乡之旅,与台湾宗亲展开座谈,分享漳州正推出的携手宗亲做大“买全球、卖全球”生意圈的宗亲贸易合作模式,实现两岸经贸合作共赢。

肖永红表示,当前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入新发展阶段,给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带来重大机遇。台联将充分发挥乡情、亲情优势,结合宗亲回乡拜祖宗的契机、为宗亲搭平台、寻商机、促合作,助推宗亲贸易合作社成立,实现“拜祖宗、赚大钱”合作双赢。

在平和心田赖氏家庙和埔坪林氏大宗、诏安五通村、龙海连氏家庙里,两岸宗亲座谈交流,共同探讨商机,共寻合作项目。

诏安县政协副主席林伍妹向宗亲介绍诏安惠台政策,希望两岸宗亲建立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勉励宗亲带领更多台湾青年来到诏安、了解诏安、扎根诏安,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台湾彰化县赖氏宗亲会副理事长赖力群表示,希望能同内地同胞一起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在台湾雾峰林家后裔林铭聪看来,“拜祖宗、赚大钱”就是希望两岸宗亲互相合作,精诚团结,共存共荣,共同创造繁荣茂盛。

据悉,作为台胞主要祖籍地、闽南文化重要发祥地和台商投资密集区,漳州始终秉承“两岸一家亲、漳台亲上亲”理念,持续做好“通、惠、情”三篇文章,着力推进漳台教育、医疗、文化、经贸、产业“五大板块”深度融合,在漳台融合发展新路上不断迈出新步伐。

文化搭桥 情融两岸

当天,台湾宗亲还前往白礁慈济宫、林氏义庄、片仔癀博物馆、漳州三馆、漳州古城等地,了解漳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度体验闽南文化,追寻闽南文化根源。

“看,这个剪纸上有我的名字。”在漳州古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来自金门县的胡峥嵘指着剪纸画上的字“漳浦峥嵘”,兴奋地说道,“漳州有我,我爱漳州。”祖籍为漳州的他,对闽南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他看来,金门的建筑风格与漳州一样,都是闽南建筑,漳州让他感到很亲切。

当晚,台湾宗亲参加第三届“曲同调·两岸好声音”海峡两岸闽南语歌曲演唱大赛颁奖典礼。在活动现场,台湾歌仔戏小生陈禹瑄和往届两岸好声音的优秀歌手林依颖共同演绎曲艺融合秀《身骑白马》,一声戏腔唱出了两岸曲同调。台湾少数民族青年歌手杨品骅携手获奖大陆歌手吴雅贞演唱闽南语版海峡论坛主题曲《我们相信》,表达“两岸同胞血脉相连、血浓于水”的深厚情谊,唱响两岸同胞期盼交流融合、携手同心向未来的共同心声。

据悉,“曲同调·两岸好声音”海峡两岸大型闽南语曲艺文化交流活动旨在用文艺精品讲好两岸故事、用闽南语唱响两岸融合乐章,推动闽台文化交流提质增效,加快建设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助推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闽南文化作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部分,大有文章可做。”赛事主办方表示,借由两岸共同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探寻同宗同源的文化根基,用美妙的歌声唤起两岸同胞情感共鸣,用音乐架桥助力两岸融合发展。